美国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截止到中国端午节(2014年6月2日),美国的上市公司有5294家。这个问题至于较真吗?作为“福粉”(福尔摩斯粉丝)和“双狄迷”(狄仁杰、狄更斯迷),如果拿不到第一手资料,就像吃着偷来或捡来的粽子,心里总不踏实,不是对“偷”或“捡”的行为不踏实,而是对粽子的来源不踏实——原主人是不是讲究食材,注意卫生,是不是重口味?因此笔者不遗余力,千山万水地寻根溯源,没准会有什么意外发现呢!

国内内行资料可查《证券市场导报》每期末页,比如截至2013年10月,纽交所、纳斯达克交易所分别有2356家和2616家,合计4974家上市公司。可这里的纽交所,是纽交所本身还是纽交所泛欧集团呢?有没有包括集团旗下的美国股票交易所?不得而知。不注明数据来源或转载出处,可是偷粽子行为呐。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还是直奔老巢吧,先从纽交所、纳斯达克的官网及其年报入手,但这里有猫腻(tricky),喜欢忽悠本所有多少只证券上市。大家知道,上市证券(listed securities)与上市公司(listed company)是不一样的,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数只证券同时上市,比如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其中优先股又有累计、可赎回等等货色。场外市场就更不用说了,OTC Markets集团始终拿“一万只证券报价交易”摇旗呐喊。各有各的生意,正所谓“人艰不拆”。

辗转到纳斯达克官网提供的stock screener股票查询系统,这是个便于小散炒股的好东西,有点类似于初级版的国内Wind资讯或同花顺行情软件。但stock screener主要是便于查询最新数据,对于历史数据,最权威的还是要去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的官网。注册、点击、下载,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历年数据一目了然。终于可以成竹在胸,美国上市公司近年数量在五千家上下起伏。碰巧,美国证监会主席Mary Jo White也来佐证,在2013年10月召开的证券交易联盟第80届市场结构大会的发言称,“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大约4900家,从1997年的8000多家的峰值滑落至此。”(注:经过2008-2009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11-2012年的中概股危机,上市公司存量在2012-2013年处于最低谷,目前略有回升,重回5000家的水准线上。)

这5000家有多少干货? Read more >>>

2014年全球投资市场风控比回报更重要

过去一年,美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股票都有较大增幅,中国和香港的股票却表现一般。对于2014年美国股市的走向,主流媒体现在的导向是一个字:涨。我认为,2014年,美国股市应该有10%到20%跌幅的下跌期,投资美国股票应该在那个时候进场。

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过去的2013年, 是美国和世界股票市场丰收年。美国的股票市场回报是199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日本的股票指数创造了六年来的新高……2014年世界的投资走向会如何,这是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我如今生活在美国,因此主要是从美国市场看问题,是为浅析。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美国和世界的税收负担会加重

2007年以来,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恶化。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现在1%的高收入家庭拥有43%的社会财富;前5%的美国富有家庭拥有72%的社会财富;前6% 到20% 的富有家庭则拥有11%的社会财富;而余下的80%的普通大众,却仅拥有7%的社会财富。

贫富差距悬殊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世界的宽松财经政策。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后,引近了非常宽松的财经政策,其结果是股票等金融证券价格的上涨。根据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美国的社会财富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可惜的是,美国的社会财富不是均衡分配的。拥有证券投资和价格话语权的人,就会在宽松财经政策下受益。 譬如,美国的股票指数创了新高,那么有股票投资的家庭财富就会大幅增长。

中国也不例外,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的财经政策把下跌的房价重新推高。这样,有房子的家庭就变得更有钱,而没有房子的人要买房就变得更加困难。

社会贫富悬殊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社会稳定,美国政府会通过改变税收政策和提高税率来劫富济贫。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公开讲,收入不均是对他个人的侮辱。他可能忘了,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均贫富从来就不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国策。

通常,高税收来临时,买单的是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人数多,收入也是清清楚楚的写在工资单里,只能老老实实的缴税。从这一点看,未来投资选择,税后投资回报要认真对待。

债券投资仍然充满风险 Read more >>>

基金老帅教你如何用1万美元挣大钱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有时会打电话给父亲。他当时已经在佛州基维斯特(Key West)过着退休生活,之前曾在纽约哈莱姆经营一家裁缝店三十多年。

“爸爸,我成为百万富翁了。”我激动地说。

“呸!马丁,鬼才信你。”他说。

“是真的,老爸。”

“胡说,马丁,”他说,“如果你是百万富翁的话,那么你就会像摩根那样,拥有几匹赛马,还有一艘游艇。”

“爸爸,我不喜欢游艇,对赛马场也不感兴趣。我玩的是股市。”

即使今天,如果你把我所有的资金都拿走,然后要我从头开始的话,我也不会担心。给我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或许一台彭博终端。假设你给我留下1万美元本金。我不会从事日内短线交易,因为任何人的本事都没有大到足以权衡股票每日走势中所有相互冲突的变量。

我会把目光投向期权市场,寻找如下这样的股票期权:即将到期,价格仅为几美分,股价可能会逆转至值得行权的价位。然后,我会研究一批低价股,它们的价格或许只有一两美元,而且市场普遍预期他们无法生存下去或者东山再起。想想,许多银行、航空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大宗商品生产商的股票,在2009年年初,这些股票的资产负债表上都背负着较高的融资杠杆率,股价一路跌倒期权价值之下。

给我吧,我可以在一两年之内把1万美元的股票变成10万美元。而到那个时候,我的投资组合仍然会持有一些“叫花股(ragamuffin)”。天狼星XM卫星广播公司、MGIC投资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花旗集团的股票以及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优先股都是我投资的极好例子。

然后,我就会成为值得尊敬的投资者。我认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成长型股票为王——差不多在任何价位上都以成长型股票为王的股市之中。看看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罗素成长型股票指数。今年年初至今,它们已经跑赢标普500指数200多个基点。

我的投资组合将会利用凭借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或其他股票头寸获得的最大保证金融资杠杆。我会买入那些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以上的股票,前提是如果你能对它们目前的估值做出合理解释的话。Facebook、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波音、Salesforce.com和MGIC将成为我集中持有的重仓股。我不会持有超过10只以上的股票。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通用汽车、微软和花旗集团由于在营运杠杆方面拥有各种可能性,属于我可以考虑投资的股票。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对于何时买入特定股票的切入点而言,没有人会在时机把握方面无懈可击,但你对股市本身的判断必须是明智的。我不会涉足股指期货、大宗商品、黄金或能源价差看跌期权。也不会涉足外汇市场。一方面是因为踏准时机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你可能会在对长期走势的判断仍然是正确的情况下,由于被要求追加保证金而功亏一篑。

一旦我赚到100万美元之后,我的兴趣就会扩展到高收益企业债券和优先股。我会对我接近于零的信贷成本与介于6%至7%的收益率之间进行套利。尽管信贷市场上存在恐惧情绪,但高收益债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已经缩小。今年垃圾债券应该能够赚到其6%的票息,与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相比具有竞争力。

我在此写下的所有策略,都是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所遵循的,但不要以为,只是因为你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股市,就必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我想到了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一句名言:“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其复杂性超出了我们自身的理解能力。”我的第一本书以《华尔街上的谦逊》(Humble on Wall Street)为书名,是有充分理由的。

四十年前,标普500指数大约在90,现在是1,849,该股指在四十年里上涨了19倍,但同时伴随着幅度巨大的震荡。在1982年经济衰退最严重的时候,该指数跌至109,之后一直维持稳步上涨,直到1987年11月的“黑色星期一”该股指再度跌至248。一轮长期牛市行情促使该股指在2000年上涨至1,500上方,但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又于2002年年底跌至800。

在2007年年底,股市形成一个双顶形态,然后在2009年春季银行业崩溃期间差不多惨遭腰斩。随后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才在去年底创出新高。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市场坐了一趟疯狂的过山车,在价格图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W型走势,全然原地踏步。

风险投资者通过投资于互联网行业而发了财。当代艺术品的精明收藏者赚得盆满砵满,而诸如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等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互联网初创公司股票也实现了惊人的投资回报。苹果自从其凭借iPod完胜索尼Walkman随身听以来,股价也上涨了19倍。过去13年以来,只做多的投资者需要在股市高峰时借助于严格的风险管理控制,然后鼓起勇气判断股市底部并且提早进行再投资。KBW(Keefe, Bruyette & Woods)银行股票指数与其2007年最高点位相比下跌了80%。俗话说股市无底线,对不?

当我在1960年坐地铁前往华尔街上班时,道琼斯指数在600左右。经过1969年—1970年以及1973年—1974年的两次可怕经济衰退之后,该指数从1000跌回之600。那时不容易做到持币观望,当时我持有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我的对冲基金普通合伙人。

救我一命的,是我对自己持有的股票——宝丽来(Polaroid)、施乐(Xerox)等——卖出相应的备兑看涨期权。我持续卖出这些期权。当时期权市场很原始,一些场外市场的交易者在心中计算波动性,然后设定期权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他们开始知道我是一位无备兑期权的无畏卖家。

纳斯达克100指数在2000年上涨到最高点位4816,当时互联网泡沫在估值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超现实色彩。然后,该股指暴跌至1000,也回调了80%,这事实上导致美国发生了一场小型的经济衰退,同时消费者信心减退。

我那时候对互联网的功能几乎一无所知。和其他所有人一样,我也读《连线》(Wired)杂志,但没有碰过雅虎股票。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纳斯达克100指数再度跌至1000。到那时,我买入了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如果这些公司报告的任何一个季度的业绩没有达到市场普遍给予的乐观预期的话,那么就会导致股价在一夜之间暴跌5%到10%。

一边是网络股在市场上热闹非凡,而另一边AT&T的股价还徘徊在32美元,与1998年的价格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总而言之,了解自己具有哪种类型投资者所需的素质和本领,并且通过与相应的股指进行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投资业绩。我是一个坚定的以纳斯达克100指数为投资业绩衡量标杆的投资者。这永远不会改变。

本文作者马丁·索斯洛夫(Martin T. Sosnoff)个人持有或其亚特兰大索斯洛夫资本管理公司(Atalanta Sosnoff Capital)为客户持有本文提到的以下这些公司股票:天狼星XM卫星广播公司、MGIC、美国航空公司、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嘉信理财、Facebook、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波音、Salesforce.com、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通用汽车、微软、谷歌和苹果公司。

马丁·索斯洛夫(Martin T. Sosnoff),亚特兰大索斯洛夫资本公司(Atalanta Sosnoff Capital)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该私人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着80亿美元的资产。已经出版了两本有关其华尔街从业经验的著作,分别是《华尔街上的谦虚》(Humble on Wall Street)和《沉默的投资者,无言的失败者》(Silent Investor, Silent Loser)。多年担任《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并为《纽约邮报》撰写专栏文章。

从“金融鸦片”看期权投资

工业生产中有爆炸或矿难等生产事故,我们追究责任、总结研究;在金融这个服务业领域,也有些生产事故,我们称作风险事件。近期国航、东航、中信泰富等在场外期权的巨额亏损,似乎又重新揭开了人们对于中航油、国储铜等事件尘封的记忆。一时间国内媒体及专家对于国际投行的“恶劣骗子行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销售的这些金融衍生品有被媒体称作“金融鸦片”。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和总结也将有所差异。我们也可以从消费者投资者的角度来学习、总结、受益。

都是“奇异期权”惹的祸—I’ll kill you later!

国内企业服下的“金融鸦片”,基本上都属于奇异期权的范畴。所谓奇异期权,是新型的期权,是比常规期权(标准的欧式或美式期权 )更复杂的衍生证券,比如执行价格不是确定,而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资产价格的期权,或是在期权有效期内如果资产价格超过一定界限,期权就作废。

一般来说,奇异期权包括障碍期权、亚式期权、打包期权、回溯期权和复合期权等。其中障碍期权在此次“期权门”中上镜率比较高。例如,导致中信泰富亏损的主要衍生产品是“含敲出(Knock Out)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澳元/美元累计远期合约”,以及更复杂的“含敲出障碍期权及看跌期权的欧元-澳元/美元双外汇累计远期合约”。

由于敲出障碍条款的存在,使得中信泰富在澳元高于0.87美元/澳元的行权价格时利润空间受到限制,据说利润最多只能达到4亿多港元。换个角度来说,作为对手的投行,其最大风险可能也就是4亿多港元。而中信泰富由于没有敲出条款的保护,相反还受到累计期权条款的约束,即使在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继续增加投入扩大亏损。在这个交易中,敲出障碍条款是造成投行和中信泰富风险收益比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容易造成亏损无限放大的就是累计期权条款。例如根据08年10月27日发布的公告,香港上市公司宝利达资产与同集团的九龙建业因为投资累计期权失败,共亏损48亿港元,恰好等于24日停牌前两家公司的总市值。

累计期权合约设有“取消价”(英文:Knock Out Price) 及“行使价”(英文:Strike Price),而行使价通常比签约时的市价有折让。合约生效后,当挂钩资产的市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之间,投资者可定时以行使价从庄家买入指定数量的资产。当挂钩资产的市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便终止,投资者不能再以折让价买入资产。可是当该挂钩资产的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便须定时用行使价买入双倍、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直至合约完结为止。

累计期权,英语名称Accumulator,有时候也被戏称为“I will kill you later”,也就是“稍后我会杀了你”, 读音接近。累计买入期权的买方即使在前期已经出现了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也不能止损离场。也就是在市场情况已经明显不利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

有些人说销售到中国的“金融鸦片”在美国无人问津,我基本上同意这种说法。由于障碍期权、累计期权条款,违背了“让利润充分增长,把损失限于小额”的投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不利的市场状态下,不能快速止损,更是证券交易的大忌。止损是证券交易的基本原则,业内有一句俗语:“没有做死的,只有扛死的。”资深的商品等衍生品投资者都知道,在亏损的时候不断加码会犯下低级愚蠢的错误,它会让投机者以最快的速度破产。

既然止损是资本交易游戏中的一条铁律,那么为什么在金融鸦片巨额合同签订的时候,没有买方止损条款?买方为什么没有提出止损的建议呢?

合同长不是错

现在不少所谓专家动辄以金融鸦片合同拖沓冗长、全英文作为合同晦涩难懂的借口,从而成为国际投行金融欺诈的头条罪状。但以笔者多年从事外盘期货交易的实战经验来看,冗长的合同似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少人认为国际投行期权合约长达100多页,洋洋洒洒不知所云,好像是投行故意把合同做得非常复杂,存心不让投资者看懂。但据我了解,美国好多证券经纪公司的合同都比较长。例如笔者在外盘操作中有幸接触过美国最大的独立经纪商IB盈透集团,即使个人开立一个1万美元的小综合帐户交易来全球的股票、期货及期权产品,其完整的网上开户程序也相当于与IB签署了相长达中文170页的经纪委托合同,几乎每个交易所都要和终端客户签署相关文件。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由于美国证券法规非常完善,各项规定非常详细,对于证券商的约束也非常多,尤其是在开立证券及期货帐户的时候,证券公司需要向客户进行风险揭示,避免客户受到盲目鼓动而进入高风险投资领域;需要询问客户职业,以避免代理人、老鼠仓问题;需要询问客户收入资产情况,以避免客户过度投机,从而危害基本生活;需要询问客户详细住址、联系方式、股权结构,以避免分仓等大户操纵行为;需要询问客户缴税情况,以避免通过证券交易洗钱;需要揭示证券公司的权利、义务,揭示客户的权利义务,以避免权责不明确……

一些人认为过度冗长的金融鸦片期权合同,“哪怕是专家看起来都需要几天才能看明白”。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夸张和误读。如果常年从事外盘证券期货交易,熟悉国外证券期货期权合同,熟悉期权实战操作,可能大半天就能够大致理解100多页的合同内容,毕竟风险揭示等条款大致相同。笔者认识的一些业内人士能够仅用一个小时就阅读几十页纯英文证券市场报告。数亿的投资行动背景下,报告长、合同长应该不是投资失误的主要诉求吧?

不是数学博士,也可以做期权 Read more >>>

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之间的不同点

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

A股市场是中央政府监管,虽然不公平和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但是总体上政府还是能对市场一些违规手段起到一定遏制作用。香港市场则不然,说是市场化,但是却没有美国股市那样的严刑峻法,老千股横行,无法无天。真正控制港股市场的早期是英资的几大家族,现在是香港本地的几大地产富豪。香港证监会形同虚设,港交所更是个只知道赚钱的上市公司,根本不管市场规则是否公平。

A股市场虽然内幕交易很多,但是市场还是慢慢走向开放,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有效性越来越好。港股市场中,,香港本地企业,基本除了地产还是地产,要么就是老千股,制造业空心化,创新活力消失殆尽。幸好这些年以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国内企业登陆香港市场,才给这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港交所还是很固步自封,连免费即时行情都不开放。香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远没有国内上市公司完善,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很差,我看了无数份港交所披露易下载的上市公司报表,却一次都没看到过报告期内的10大股东名单。大多数香港本地散户投资者信息基本都很闭塞,根本得不到充足的投资资讯。国内券商在香港大规模设立分支机构之后,基本国内的投资者得到信息量要远远高于香港本地投资者。所以我们经常在香港电影里看到大部分香港散户投资者的那种比较无助的,到处听消息乱买股票的情况,是比较真实的。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香港证监会的监管基本是缺位的,对无法无天的老千股,基本没有任何的制约。以威利国际这样的知名老千股为例:上市20年,连年亏损,N次合股损害中小投资人利益。这种公司要放在A股市场,早退市无数次了,或者被中国证监会重点调查,作为坏榜样整顿。但是香港监管部门视若无睹,任由这类公司横行。

A股上市公司面值基本都是1元的(除了紫金矿业例外),交易时一手是100股。香港上市公司面值很多元化,1元的、1毛的、5分、1分的都有,交易时每手的交易单位也从100股到10000股不等,很丰富啊。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管理能力很差,而且经常不作为,但是收起各自苛捐杂费来可是手一点都不软。我每年港股分红,收到的红利总是比实际该得的分红缩水不少,交易时费用也远远高于A股市场。 Read more >>>

雪球网“何纯在南国”:全球化投资 2013年终总结

来雪球1年多一点点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上来看看,学到了不少东西。这1年也恰好是个人比较多投资股市的1年。

先说不好的。

首推A股,最大部分的是工行转债和中行转债,兴业银行,少量的五粮液,中国水电和中国神华。这部分今年都有所亏损,还好幅度不大,除了五粮液20%的亏损外,其他的在2-8%之间。中间曾经买过福耀玻璃,赚了近30%看看市场情形不对换成保守些的中行转债了。

国内的股市确实问题重重:

1. 注册制 – 假如真的大干快上,泥沙俱下,抽水的能力上来,不管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估计都跑不掉。这个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向。

2. 资金面 – 各国利率市场化初期一般都有利率上行的情况,再加上房地产和地方债对利率的相对不敏感,国内高利率的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高利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想象股市大牛。

因此,2013年关键还是看政府政策,只有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形下才容易见得到牛市。

我投资港股总体不错,收益率39%。

错买的首推安德利果汁。没有做好调研和同类上市公司的比较,在整个果汁市场明显下行,同类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形下,没有及时抛出,亏损30%。

其他的主要只看到便宜和分红,买了些外向型的工业股,收益不佳,如: Read more >>>

新手接触美股一个月的体会 – 开户、入金和入市

入市三周,截至现在,一个月浮盈5.5%,不亏钱全是运气…

初识:

由于之前家里有人炒A股,亏了不少,所以一直以来股市对我们家来说就像流感一样避之不及,就是扔钱还不算慈善的活儿。12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份蛮有意义的工作,当然压力也很大,不是在加班就是出差,经常一个月在家住不了几天,不知不觉一年多也飞了七八万公里了。进入11月份,出现了一段难得的闲暇(只是不加班而已哈哈),突然觉得,下班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对我这个生物钟基本是1点睡觉的节奏的人简直是折磨!无聊之余开始琢磨理财,这里不得不说,余额宝帮我建立了理财意识,这里感谢马云大神,后来了解P2P理财,觉得不靠谱没碰,偶然的机会进入雪球,让我发现了新的世界——原来有很多小伙伴已经把资投到大洋彼岸去了!于是一股冲动涌入心头,果断决定往注册帐号杀入美股交学费!

选择账户及汇款:

在比对第一理财IB盈透证券之后选择IB盈透证券,理由是手续费超低,可以用身份证开户(第一理财是一定要护照),并且不用邮寄材料!(具体可参考这篇文章:在国内炒美股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券商?以美国IB盈透证券和Firstrade为例)账户通过后跑去光大银行购汇和汇款,这里感谢帮助我比对汇款银行的小伙伴,顺便分享一下我的汇款经验(本人在上海):光大银行购汇+汇款可以免电报费,早上10点汇,下午2点就到账!目前还没看到柜台汇款比我更便宜的同学,总费用20RMB手续费+20刀大洋彼岸手续费,年轻人能省就省吧。如果有小伙伴汇款遇到问题可以和我交流哈,我基本弄清楚了汇款时候的一些忌讳和话术。这里不啰嗦了。

入市:

这个月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好的股票是好的公司+只有好的价格!价格不好,公司再好也白搭,一波动就被套。坚持每天看一遍这句话。

汇款到账的那一刻无比兴奋啊,恨不得把喜欢的股票都买一遍,也不具备太多投资知识,我自己也感到无从下手,于是自选+听人推荐先后买了8只股票(因为没有把握,避免亏损就分散了投资,不过现在觉得分的太散了):

自选:

高德软件(NASDAQ:AMAP) 理由:用高德两年见证APP改善,自己是忠实用户和粉丝,有自家地图数据,阿里控股注入互联网基因,供给车载导航质量过硬,时下O2O风潮中地图在移动端越来越重要。(14.84成本,,目前14.03,但是我一点都不想卖,我相信高德的未来,坚定拿!最近高德收购另一家导航公司,这家公司之前的产品技术帮助高德提升了技术纵深,其CEO是前google map的架构师,为高德增加人才储备)

Groupon(NASDAQ:GRPN) 国外朋友对我讲周围的人常用这个,我想起团购类网站在中国剩下美团等极少数公司还活着,并且活的还不错,类比来看,老美那边经过厮杀,应该也会有一个此类网站活下来壮大,自然想到GRPN,查询近期GRPN的新闻看到他们的业务模式也很稳健,客户持续增长中。(9.18成本,目前11.73,GRPN是在合理价格入手的一只不错的股票,合适的价格多么重要!前景看好+购入价格合适,至少可以拿到过年。) Read more >>>

美国证监会(SEC)新规则:零散股将显示于交易终端并纳入交易量

此前,交易量小于100股的零散股交易不会显示在交易终端。只有使用交易所专门提供的数据,才可以看到零散股的交易情况。近日,美国证监会(SEC)对这一规则进行了修改,自本周一起,任何数量的交易都将显示在交易终端,包括具体的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英文相关报道:Hidden Volume From Small Trades to Hit Screens Today

受新规则影响最大的是高价股,比如苹果、谷歌、Priceline等。分析师估计,对于这些股票,市场观测到的交易量将增加15% ~ 40%。

美国,美国股市,零散股,高频交易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瑞银策略分析师Vlad Khandros表示,新规则将使市场观测到的成交量上涨约4%。若交易策略与交易量相关,则会受到新规则的影响。整体看,新规则对交易的影响有限。

分析师们认为,零散股交易数量在不断上涨,主要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分股不如以前频繁,导致部分股票价格过高,比如谷歌股价已涨至1000多美元,100股价值10万多美元,对散户投资者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二是当前很多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交易被分割成多个小于100股的部分,以隐藏自己的交易,特别是不让高频交易员发现。高频交易会依据其他对手下单数量的多少来进行交易。

康奈尔大学金融系教授Maureen O’Hara认为,将零散股交易情况公布于众非常重要。因为与零散股有关的交易策略越来越多,包含了重要的市场信息。O’Hara教授称,她将密切关注新规则实施后,零散股交易量是否下降了,这有助于推测交易员是否曾利用旧规则交易获利。

炒美股很美吗?专家称炒美股不如港股

美股近四年表现好于A股。但专家建议,今后政策放开后,想在境外炒股,还得先练内功。

其实,在等待个人境外投资政策出台的同时,部分国内投资者已经在“绕道”美股。随着2010年中国公司在美国集中上市,炒美股的中国人也迅速增多。

虽然目前没有相对权威的统计数字,但据雪球财经分析师称,目前国内炒美股的投资者应该有30万到40万。为此,目前很多美国网上证券公司都会提供中文服务,部分证券公司甚至有24小时不间断华语客服电话。

在早期的美股投资者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职员,他们拥有一定的期权,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炒美股行列。而知根知底的“中概股”基本是他们持股的首选。

有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投资美股的人群主要有四类:在美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员工;曾投资赴美上市企业的私募或创投基金;有海外读书背景或对海外资本市场比较了解的人;从A股转战美股的投资者。

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美股整体的持续出色表现,让部分在A股中受挫的年轻人愈发关注美股投资。以道琼斯指数为例,2010年至今,美股已经连续近4年跑赢A股,今年A股沪指较年初下跌1.41%,而今年道指却上涨22.25%,美股中概股指数更是同期飙升67.99%。如此出色的表现,显然让部分国内投资者动了“绕道”美股的心。

不过这些投资者目前大都行走在制度的灰色地带,需要转道中国香港或直接通过美国的网上券商开户。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美股看上去很美

王敖(化名)- 留美学生:美股看上去很美

我支持:留学生炒中概股 今年赚50%

留美学生王敖(化名)投资美股已有近两年时间。父母都是金融从业人员的他,早在中学时就被鼓励参与炒股投资,在出国之前就自诩为经历过大熊市的“老股民”。而说到美股的投资经历,他颇有些心得。“第一年有些不顺,亏了20%不到,不过,今年收益不错。”王敖告诉记者,今年收益已经超过50%了。

“我是比较谨慎的人,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投资必然会有很大的风险。”王敖表示,即便投入的这笔投资输光,也不应该影响留学期间的生活质量。最终他决定投5000美金到股票账户,开始了学习炒美股的日子。

两年磨练 从亏20%到赢50% Read more >>>

看起来很美:中国人炒美股易踩四大地雷

美股的交易规则和券商的收费标准与A股大相径庭,中国投资者很容易就踩中“合理又合法”的“地雷”

[ “美国券商能够‘做手脚’的地方很多,收费制度的确显得杂乱无章,但是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杂乱无章。” ]

投资美股优势明显,不仅能做空、能T+0交易,而且今年以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涨20.74%,中国投资者到大洋彼岸炒美股的热情持续高涨。

然而,美国股市的交易规则和券商的收费标准却与中国A股大相径庭,因此对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投资者而言,很容易就踩中一个又一个“合理又合法”的“地雷”。

佣金悬殊大

股市交易的“税”与“费”是投资者在交易之前必须要考虑的成本。

在中国,一笔交易达成之后,投资者需要在卖出时缴纳成交金额0.1%的印花税以及最高不超过0.3%的券商交易佣金。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按照成交额来收取。

但是在美国,一般券商收取佣金费用大多数都不按成交额计算,而是按照投资的笔数来收取固定费用。现在很多美国网络券商也采取了这种收费模式。例如有一家廉价券商,他们收取的佣金费用就是单笔7美元。

当然,另一些券商还会采取固定佣金+百分比佣金的模式,这种收费标准一般要考虑客户的成交数量、交易次数或账户余额。例如,美国某券商就规定账户资产余额不足5万美元且每季交易次数不足30笔的客户,收取的佣金标准为每笔12.99美元,另外再对超过2000股的部分收取1.5美分/股的费用。

“由于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众多,通道也很多,不像中国只有2个交易所,通道是统一的,所以美国券商能够‘做手脚’的地方很多,收费制度的确显得杂乱无章,但是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杂乱无章。”美国慕荣投资合伙人赵众这样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财商》记者表示。

据了解,美国券商的佣金标准不由政府规定,也无收费上限或下限的硬性规定,它由各券商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择机调整。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证监会规定中国券商收取的佣金不能超过交易额的0.3%,但中国券商会在满足此条件之下,因人而异地调整客户可以享受的佣金优惠待遇。

赵众还介绍:“美股下单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市价单、限价单、止损单、移动止损单等,但是基本上是市价单和限价单这两种。一般券商对市价单收取的费用会低,而对限价单收取的费用则高一些。”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一些美股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既然美股券商收费这么复杂,那么他们除了公开的收费内容之外,是否会有一些投资者不知道的隐含收费条款?或者券商是否会经常对收费条款进行更改?

对冲基金GLG Partners一位投资与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券商对机构客户的佣金收费变通度非常大,比如像黑石基金这样的大客户,交易成本非常低,而一般小基金的交易佣金则可能就要高好几倍。对零售客户而言,券商极少改动收费标准。因此,投资者开户时一定要仔细看清券商要求投资者签字的复杂条款,这样更有利于投资者保障自己的利益。

另外,美国的券商一般不会跟投资者用电话或者手机进行沟通,而最常用的方式是邮件。

“如果修改收费规则,一般会用邮件通知投资者。如果投资者做空一只股票,出现保证金不够的情况,他们也会用邮件通知投资者,如果投资者未能及时补足保证金,或不主动减仓,他们将会进行强平。”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一位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