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之间的不同点

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

A股市场是中央政府监管,虽然不公平和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但是总体上政府还是能对市场一些违规手段起到一定遏制作用。香港市场则不然,说是市场化,但是却没有美国股市那样的严刑峻法,老千股横行,无法无天。真正控制港股市场的早期是英资的几大家族,现在是香港本地的几大地产富豪。香港证监会形同虚设,港交所更是个只知道赚钱的上市公司,根本不管市场规则是否公平。

A股市场虽然内幕交易很多,但是市场还是慢慢走向开放,信息越来越透明,市场有效性越来越好。港股市场中,,香港本地企业,基本除了地产还是地产,要么就是老千股,制造业空心化,创新活力消失殆尽。幸好这些年以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国内企业登陆香港市场,才给这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港交所还是很固步自封,连免费即时行情都不开放。香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远没有国内上市公司完善,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很差,我看了无数份港交所披露易下载的上市公司报表,却一次都没看到过报告期内的10大股东名单。大多数香港本地散户投资者信息基本都很闭塞,根本得不到充足的投资资讯。国内券商在香港大规模设立分支机构之后,基本国内的投资者得到信息量要远远高于香港本地投资者。所以我们经常在香港电影里看到大部分香港散户投资者的那种比较无助的,到处听消息乱买股票的情况,是比较真实的。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香港证监会的监管基本是缺位的,对无法无天的老千股,基本没有任何的制约。以威利国际这样的知名老千股为例:上市20年,连年亏损,N次合股损害中小投资人利益。这种公司要放在A股市场,早退市无数次了,或者被中国证监会重点调查,作为坏榜样整顿。但是香港监管部门视若无睹,任由这类公司横行。

A股上市公司面值基本都是1元的(除了紫金矿业例外),交易时一手是100股。香港上市公司面值很多元化,1元的、1毛的、5分、1分的都有,交易时每手的交易单位也从100股到10000股不等,很丰富啊。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管理能力很差,而且经常不作为,但是收起各自苛捐杂费来可是手一点都不软。我每年港股分红,收到的红利总是比实际该得的分红缩水不少,交易时费用也远远高于A股市场。

说实话,我觉得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者,还是要感谢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先生。是他有远见的在90年代初上交所刚起步就大力推动电子化交易,所以现在A股的投资者能很方便的交易A股,A股市场信息也很通畅。香港现在很多本地小券商,还在用很原始的经纪人电话报单。美股流行的程序化交易在国内虽然才刚刚开始推行,因为国内T+1的交易限制还没彻底普及,但是同样为T+0的港股市场,程序化交易几乎绝迹,这和港交所的封闭保守有很大关系。

中国A股市场20多年,其中最黑暗的02到05年,就是管理层莫名其秒的找了两个香港人,史美伦和梁定邦来中国证监会,一个做副主席,一个做顾问。最后搞乌烟瘴气,市场低迷到了极点,这两个家伙才滚蛋。香港市场自己都管理的一塌糊涂,里面老千股横行,恶庄无法无天,还弄到中国证监会来做管理,简直有点匪夷所思啊。

总体来说,A股市场比香港市场先进多了,也更有活力;不过港股市场便宜货蛮多的,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在港股市场,比较安全的投资标的还是一些公众企业,和一些低价大中型国企。内地的家族企业到香港基本都被带坏了,香港本地的中小企业老千股比例特别高,而还有些东南亚的企业,基本面也很复杂,水蛮深的,投资人需要很小心。

我做了6年港股,虽然经历了08年的大熊,和11年的小熊,但总体来说盈利还是可以的,比这几年自己的A股成绩单要好很多。

但是仍然觉得港股市场很凶险,水特别深。除了09年买过1125丽丰控股外,在港股市场,基本都只敢买低价的二三线国企。国企在香港基本都不敢乱来的,其他企业,不敢轻易碰,香港本地那些小公司的实际控制股东们,感觉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底线的,很可怕。

觉得港股市场更适合做长线投资,在合适的时间找到被低估的标的,确认完可靠的安全边际后买入持有。主要企业基本面发生根本性的向坏的变化,就可以放心一直持有。相比之下,A股市场更适合短线投机客,打一把就跑的那种。

港股市场的个股趋势性很强,只要股价开始上涨了,基本就一路向北了,大的震荡洗盘都很少。下跌起来也是,一路南下,直到天涯海角,都跌不停,基本很难有像样的反弹。

很多冷门港股,基本都是在大幅上涨后才有流动性,价格跌了很多之后,基本就没有流动性了,想卖都很难。A股以后搞注册制了,很多中小盘的,没有成长性的,业绩不行的垃圾股,会慢慢向港股这些冷门股一样,这是趋势。

A股市场现在“傻钱”比较多,所以很多中小盘垃圾股流动性还很好,等明年个股期权出来后,市场流动性会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港股市场傻钱基本被消灭了很多遍了,所以股价可以相对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基本面情况吧。但也就是因为流动性差,中小市值股票才会出现低估买入的机会。

我是这样看的,港股和A股其实是适合不同情况的投资人。如果是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的理性保守的投资人,注重安全边际的,个人认为每次港股市场国企股大跌的时候,他们进场,更容易赚钱。而那种喜欢踩着流动性搞短线的投机客,更适合A股市场,让他们买一个没有交易量的港股,他们会发疯的,嘿嘿!

另外,还有个趋势,就是虽然将来注册制后,A股市场很多中小盘的垃圾股是会越来越像港股市场那些僵尸股那样流动性趋向衰竭。但是港股市场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趋势,也会越来越A股化。但是这种A股化只属于港股的国有企业和内地有影响力的民营公众企业的,和香港本地股没啥关系。

09年初,在金融危机后,我曾经在VALUE论坛上写过篇东西分析过这些问题的。其实从98年金融危机国企股跌到底后,以赵丹阳为首的一批先知先觉的国内资金已经先期进入布局了,并且在03年到07年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可以说深圳很多价值投资为旗帜的私募,最早都是靠港股市场那一波奠定自己江湖地位的。

那批前瞻性的资金对港股市场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现在港股一线的流动性好的国企股,如银行、保险基本都是H股高于A股,或者A、H价差很小。之后09年后,更多的资金涌向香港,甚至其他海外市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腾讯的迭创新高,看到港股市场上很多在A股市场行买不到的国内特色企业的火爆表现。包括很多二、三线国企股慢慢的从地板上不断的向上蠕动。而在美股市场上,中概股的火爆表现,也是得益于此,华视传媒两个月10倍的传奇就是典型的代表。

从香港股市的历史看,早期是英资四大行的天下。之后,香港几大家族在70年代崛起,香港本地地产富豪群掌握了港股市场的话语权。东南亚金融危机后,香港地产霸权开始走向衰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后,随着大批大型国企股、内地优质民营企业在香港陆续上市。从1998年到2002年8月,内地公司在香港市场筹资5074亿港元,占同期香港市场融资总额的64%。中国联通(00762),中国电信(00728),中海油(00883),中国铝业(02600)等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在港上市,加上在97年底金融危机时发行的中国移动(00941),以及回归前上市的中国石油(00857),联想(00992)等大型战略型企业,香港股市的内地企业权重开始大幅上升。

2004年中国金融业改革拉开了帷幕,2003年底到2004年处,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国平安陆续赴港上市;2005年建行和交行在登陆港交所,2006年中行和工行在A股市场大牛市起步的引领下,相继在上海和香港两地隆重粉墨登场,预示着中国金融业改革初见成效,也标志着具有中国内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基本都完成了在香港这个国际资本市场的公开上市。国企股在港股市场的权重已经远远超过了香港本地企业,再加上复星,蒙牛,李宁,腾讯等一大批内地优秀民营企业都在香港公开上市,香港这个国际化的证券市场已经慢慢的被内地企业所占领。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内地资本也在10多年间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涌入香港市场。因此,现在港股市场的资本结构已经由过去的外资和香港本地富豪角力转变为外资、香港本地富豪、国内资金三方的角力。

随着李嘉诚家族资本的逐步西移,和香港几大传统家族当家人的逐渐老去,甚至像霍英东先生那样离开舞台,香港几大家族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在下降,未来港股市场将确定会是国内资本和外资的角力场。

从一个大的视角看,港股和A股同类公司的巨大价差会随着大量内地资本跨境流动而慢慢消弭。因此,我做港股坚持只买二、三线的超跌国企,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过去10多年,跨境资本抹平了一线国企和国内A股的价差,但二、三线国企和国内A股的价差依然很大。从资本流向趋势看,随着人民币资本项可兑换提上议事日程,这块的价差收窄速度还是有加快的趋势。

我观察过,这10多年来,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赚钱的内地投资人,大多都是从国企和内地优质的公众型民企,如腾讯、复星、蒙牛这样的企业上赚到钱的。而亏钱的投资人,基本都是在香港本地老千股,内地小型民企消息股,和涡轮牛熊证上亏的。因此,我觉得对港股市场未来的资本趋势做一个判断是很重要的。

网友提问:问一下,阿里巴巴私有化,以发行价完成私有化,相当于五年使用十几亿美元无息贷款,这种搞法怎么没办法限制惩罚。有钱赚的企业都这么搞,散户只有被宰的份?

香港市场本来就是这样,私有化、合股、以及不超过20%的增发,都不需要审批,股东自己搞定就行。所以我才说港股市场监管缺位,无法无天啊。

我还可以举个其他的例子,当年张子强横行香港,连香港五大家族都对他无可奈何,只能乖乖交钱。而香港的法律根本就没法制裁张子强,他每次都在证据充足情况下被宣布无罪释放。其实仔细想想也明白了,香港基本没死刑的,陪审团的朋友们都是有家小的,如果宣布张有最罪,又不能把他毙了。他要是坐牢,那些陪审团的朋友们和他们的家人遭殃了;要是宣判把他毙了(理论上几乎不可能),那么估计陪审团的朋友们的全家都得一辈子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所以张子强才能逍遥法外,直到97,中央政府在广东把他抓住毙了。当时在港媒还很有争议,因为张子强是香港居民,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引渡回香港受审(不过引渡回去基本还是无罪释放的结局)。但是中央政府考虑到香港回归后社会秩序的稳定(当然还有当时对香港经济影响力极大的几大富豪对中央政府的殷殷期望),还是做出了果断的抉择。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想说明,靠香港政府这样脱胎于殖民地社会的弱势政府,是根本不可能保护广大投资人,维护市场秩序的。这不单是香港的问题,整个东南亚,除了新加坡外资,其它拿些脱胎于殖民地的政府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的市场是学欧美的市场化,但政府根本不能像美国政府那样执行严刑峻法,去监管,最后肯定是里面的垃圾企业和利益集团无法无天。

中国股市虽然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但是在大的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关键问题上,中央政府的态度还是很清晰的,对投资者会有一个基本的保护。而很多海外上市的国企,在这方面相对也比较自律,因为他们还是受国内监管部门和国资委的双重监管,不能随便乱来的。

1. 港交所的權益披露要求所有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權益的都要披露,5%以下的則不用披露。大家可以隨便在這網頁找到相關披露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Method.aspx?src=MAIN&lang=ZH&in=1&。

2. 香港有一個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即是說你可以隨時查到每隻股票在每間証券行或銀行的持股紀錄,是每日更新的,即是假設你今日看到高盛証券不斷沽售和黃,你想查看它今日實際沽了多少或它還持有多少股,你也可以通過這系統查到,這會否比A股更具透明度?http://www.hkexnews.hk/sdw/search/search_sdw_c.asp

3. 現在香港股市的即時行情或報價都是免費的,當然你要詳細資訊的話就要付費。

4. 香港股市有兩類股是投資者痛恨的:老千股和財技股。老千股主要是國內民企為主,但它表面上會將帳目做到很吸引,令很多價值投資者或散戶以為是價值投資而買入,我會將這類股票歸類為”偽君子”; 另一類股票是以香港的一些財技股如威利國際或永義系為代表,它們會不斷通過配股、併股、合股、拆股等”合法”手段加合法的會計手法去淘空公司資產,損小股東而自肥,這類股通常是臭名遠播,是名符其實的”真小人”,如果投資者明知山有虎,還有向虎山行,怪得誰?

5. 如果你說香港股市沒有程序交易,那我會很懷疑你對港股的認識有幾深入?

6. 你提到”港股分红,收到的红利总是比实际该得的分红缩水不少”,可以提供實際的例子嗎?港股所有收費都是規範的,國企的派息要扣10%的股息稅外,其它的基本上只是扣手續費而已,銀行的收費會比較貴,但証券行的收費則廉宜。

雪球裡越來越多的球友捨A股而取港股、美股,原因為何?又為何國內這麼多的優秀企業要到香港、美國上市?

雪球这里很多朋友舍A股而买美股和港股,主要原因是因为港股便宜,美股能买到很多A股买不到的股票,而并不是香港的制度有多好。

同样的股票,每年如果分红三毛钱,A股买10元,港股卖2到3元,你会买A股还是港股?很多投资人最初是看到A、H的巨大价差而被吸引进港股市场的。之后开始慢慢习惯买红筹啊啥的。当然,之后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老千股的低价所蒙蔽,被涡轮和牛熊证的暴利所吸引,这是题外话了。

说到程序化交易,我有客户以前在香港跑过关于涡轮和牛熊证的程序化交易,尝试了半年,做不下去。香港那种交易环境,根本没法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土壤。现在他们在A股市场,相关交易做的蛮好,2年里面就从1000万管理资产起步,现在管理了大概7到8亿的市值。

还有你说的老千股是国内民企为主,完全错了,国内民企在港上市是最近10年的事,主要是财务造假犯事多。而老千股,是香港本地公司好几十年的传统了,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屎盆子,不要随便扣到内地民企头上。

香港本地企业,如果是不知名的公司,10间里起码5间有类似的老千行为,比例之高,令人发指啊。这些不是普通投资人知道几个威利国际之类的公司可以规避的,是需要整体规避的。香港本地的小公司,大部分都是没有诚信体系的。因为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几乎就只有金融业和地产业 。没有制造业,也没有科技创新,整个香港已经产业空心化了,香港本地小公司和那些本地中小庄家,除了搞点财计骗骗小股东,混点钱,基本没啥别的办法从产业上获利啊,所以香港老千股横行是有土壤的。

至于你说香港的中央结算系统可以查到每只股票在券商和银行的持仓记录,但那对投资人几乎没什么用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股东是谁。港交易上市公司公布的报表从不披露10大股东是谁,而A股每年4次报表,公布10大股东和股东人数都清楚透明。

香港证监会不作为的事情多了,而港交所几乎是唯利是图。但因为审核比较松,上市比较快,所以国内上市公司喜欢去那里上市。港股市场吸引投资人的也就是便宜,如果不是相关公司比A股便宜很多,哪个脑抽的愿意那么高的交易成本去跑到香港市场买股票啊,这就和国内消费者跑到美国去海淘一样啊!

按照你的說法,A股是一個遠比港股成熟、制度更健全的市場?

A股市场并不成熟,但是他从起步开始,就比香港市场规范的多,监管什么的也要严格的多。

A股市场的制度虽然不是很健全,和美股市场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除了没有个股T+0交易制度外,其他比香港市场要好很多了。香港市场资金还是T+2交收的,结算很落后了。

哈哈,無謂爭議的,反正大家對港股的認知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再爭議也沒有結果的。另外,港股不錯名義上是T+2交收,而A股是T+1交收,那按你的說法是否A股比港股優勝?

争议倒不怕,良性的争议,能让事实更清晰。每个人的思维都会有死角,人都会主观,争论能让人更理性的看待问题。我想表达的是,虽然A股市场问题很多,很不成熟,但监管部门比香港证监会要负责任些。各种制度设计也是考虑比较前瞻,而不像香港证监部门走到哪里算哪里。港股市场只要发现很低估的,是能赚到钱,一份努力一份收获。A股市场,由于估值偏高,使得获利上的运气成分要更大些。

這麼多網友贊美此留言,是基於長篇大論的回應,還是基於見解精闢?又有多少網友在贊美之前有認真了解過港股?

有一樣是A股永遠比不上港股的:你在香港如果對上市公司的帳目有疑問,可以公開提出質疑甚至向香港証監舉報,而不需擔心人身自由、安全受到威脅。

原文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