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何纯在南国”:全球化投资 2013年终总结
来雪球1年多一点点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上来看看,学到了不少东西。这1年也恰好是个人比较多投资股市的1年。
先说不好的。
首推A股,最大部分的是工行转债和中行转债,兴业银行,少量的五粮液,中国水电和中国神华。这部分今年都有所亏损,还好幅度不大,除了五粮液20%的亏损外,其他的在2-8%之间。中间曾经买过福耀玻璃,赚了近30%看看市场情形不对换成保守些的中行转债了。
国内的股市确实问题重重:
1. 注册制 – 假如真的大干快上,泥沙俱下,抽水的能力上来,不管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估计都跑不掉。这个需要密切关注政策走向。
2. 资金面 – 各国利率市场化初期一般都有利率上行的情况,再加上房地产和地方债对利率的相对不敏感,国内高利率的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高利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想象股市大牛。
因此,2013年关键还是看政府政策,只有在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形下才容易见得到牛市。
我投资港股总体不错,收益率39%。
错买的首推安德利果汁。没有做好调研和同类上市公司的比较,在整个果汁市场明显下行,同类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形下,没有及时抛出,亏损30%。
其他的主要只看到便宜和分红,买了些外向型的工业股,收益不佳,如:
龙记集团,信佳国际,峻凌国际,所幸持股不多。人民币升值,工资和房租上涨,外围需求不振,外向型的工业股确实很难啊,展望明年仍然看不到希望。这3个股票本年度均有所减持,同时增持了伟仕控股,高力集团,粤运交通,安徽皖通高速公路,长安民生物流。
a 伟仕控股
业绩不错,二股东也在增持。做电子产品分销业务广阔,市场份额也不错。
b 高力集团
会收益于香港的几大基建项目,预计后年可能会收到成效,现在PB 0.5,负债不高,比较安心。天津的电梯钢丝绳收益率也还不错,OTIS电梯在国内仍然处于龙头地位。
c 粤运交通
是广东交通集团旗下的公司,本来业绩不彰,经过资产重组一系列动作之后,业绩发生变化。广东省内客运行业不让人操心,是个容易赚钱的行业。不过最有看点的是持有老的枢纽客运站对应的商业地产项目,重建之后的收益将有质的飞跃。属于风险不大,但是成功之后可能会有暴利的公司。
d 安徽皖通高速
买入时估值比较低,考虑到历年的收益和分红都比较稳定;受@管我财 的启发,综合考虑当时皖通高速比四川成渝高速更划算,就没有入成渝,还是选择了安徽皖通高速。
e 长安民生物流
这个公司买入 受@岁寒知松柏 和 @xhuang 的影响,以前虽然看过,但是不敢下手,总觉得就只是长安汽车一家客户,丢掉了就完蛋了。经过和他们的沟通,觉得风险收益比还行,于是就进入了。计划持有2-3年时间看看。
今年表现最好的几只股票:
最好的是1184,时捷集团,上涨了150%,上涨150%之后目前动态市盈率也不到8倍。处于适当分散的需要,有一定减持。受益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其次是 319,勤美达国际,涨了1倍,目前动态市盈率也只有10倍。威灵控股,中视金桥,澳科控股,华宝国际也有不错表现。中视金桥和中国动向也有减持。
以下是港股持股:
01292 长安民生物流
00113 迪生创建
00255 龙记集团
00319 勤美达国际
00336 华宝国际
00357 美兰机场
00367 庄士机构国际
00382 威灵控股
00623 中视金桥
00684 亚伦国际
00693 陈唱国际
00811 四川新华文轩
00856 伟仕控股 买的理由:
1. 深圳的怡亚通供应链是二股东,还在增持,如果有大问题,它不敢几个百分点以上的增持
2. 总体估值不高,PE和PB都比较低,最近几年没有圈钱的劣迹
3. 大老板因为操纵股票,坐牢了刚放出来,居然又重新当董事长了。一般的人是不好意思继续坐这个位置的。吃过牢饭的人,想必不会再敢乱来。
00912 信佳国际
00995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
00998 中信银行
01118 高力集团
01184 时捷集团
01997 峻凌国际
02300 澳科控股
02341 中怡精细化工
03399 粤运交通
03818 中国动向
00889 连达科技控股
日股 亏损4%
日股今年看了一些,入手的不多,只有1家DENA。有不少好公司没有买,可惜了,看着涨了40-50%。总体原因是对日本经济的担心,现在来看这个顾虑完全是多余的,经济表现真的不是能够一般人可以看的懂的。只要估值足够低,手游股是业内热门,DeNA的业绩也还不错,可惜盈利略有下滑,因此亏损4%左右。可惜它没有生在国内,哪怕是港股,怎么也不会给一家曾经冲到IPHONE游戏排行前5名的公司只是6倍的PE啊。
韩股 总体盈利60%
买入了Nice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c,代码 A036800:KOE,这家做信用卡网络服务的公司买入时PE 6倍,业绩增长也不错,我曾在雪球上写文章推荐过,表现还不错,上涨了80%。
另外,做ACE床垫的,AceBed,代码 A003800S:KOE,公司表现也还不错,今年继续持有,没有买也没有卖,上涨了38%,毕竟当时的PE只有3-4倍。
新加坡股 盈利20%
买入了Valuetronics Holdings Ltd,BN2:SES,虽然在新加坡上市,其实是个香港公司,在惠州开的代工厂帮飞利浦等大公司做OEM剃须刀,LED产品。买入时感觉总体太便宜了,毕竟只有3倍的PE啊。
不过要扇自己嘴巴的是,没有买在新加坡上市的走中低端路线的杜康酒,跑去买了五粮液。好歹杜康1年也只是跌了1%而已,现在的动态PE只有3倍多,PB 只有0.6而已。说起来杜康酒也能算的上中国传统名酒了。
马来西亚
LTKM BhdL,TKM:KLS,今年上涨了61%,虽然如此,目前的动态PE只有6.5倍。
CHEETAH holding,表现不佳,股价1年未变动,虽然估值不高,只有6倍多的PE,不过收益在下滑,分红在减少,不看好前景,考虑卖出。
澳股 刚刚介入
买入了做市政工程,矿山和地产建筑的BYL。Brierty Ltd,代码 BYL:ASX,刚刚才入手,目前大致盈亏平衡,看中的是每年8%的分红率和不高的PE,刚刚4倍而已。新的管理层上任2年,就把这家公司做的风生水起。
金融衍生产品
主要受@白云之乡 老先生的启发,不断的卖民生银行的PUT,等着持有到期的期权变成废纸,确实有2份到期变成废纸了。不过说实在的,这个收益率没有啥意思,才3%-8%而已。
再就是2823的远期看涨窝轮,2015年和2016年到期的溢价低的产品,关键就看A股50成分指数未来如何表现了。这部分指数成分股PE才7倍多,只要国内经济稳定,按道理应当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
错过的最可惜的公司:
美股的硬盘公司:
SEAGATE 做硬盘的希捷,当时看的时候只有4倍的PE啊,居然没有下手,结果上涨了80%。主要是受2008年该公司曾经亏损的影响,不敢入手,其实在云计算的大背景下,对硬盘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稳固了,竞争对手就只有西部数据,当然西部数据今年也涨了97%。这是属于本来可以买,按道理也一定要买,但是鬼使神差就没有买的公司。
类似的还有一些,比如去年卖掉的日股 best bridal,做婚庆业务的,今年继续上涨了60%;去年卖掉的 马来西亚做家具对美出口的 Lii Hen industries BHD,2012年上涨60%之后,今年又上涨了30%多,不过现在这家公司也只有4倍的PE而已,PB也只有0.7。
总体来说,2013年还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运气还可以,比不上投资美股和创业板的高手,但自己觉得还过得去。
秉持格雷厄姆的理念,看估值,看分红,看ROE,分散行业和国家,避免单一行业单一国家出问题,争取能够维持每年15%左右的增长我就比较满意了。
既然巴菲特自己都说小资金最好还是用格雷厄姆的方法,那我就还是老实一点,多看估值吧。判断成长性需要比较好的商业阅历,等到自己未来升华了之后再说。
相关信息: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补充下,不少人问我怎么开户和选股的问题。我现在香港,所以开户什么的比较简单。不是做广告,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下IB盈透证券的网站,一次开户很多国家的股票都可以买,手续费也是网络券商里最低的了(比一些香港券商及内地券商的香港子公司要低很多)。
选股的话其实就是利用谷歌财经(google finance),还有FT.com里面的global equity screener也不错,选股工具有很多,选择PE和PB低的,然后挨家看年报就行了,1个月花2-3天时间足矣。原则上不买PE10倍以上的股票和概念股的,除非PB很低。
其实我没有花多少时间仔细研究个股,正是因为对个股研究没有把握,所以才分散化投资。选的标的全部是清一色的烟蒂股,低PE,低PB,无圈钱劣迹,相对可以的ROE和有稳定分红历史的,然后持有1-2年左右再看看基本面有没有重大改变或者股价大幅度波动的。其实我都是长期投资,没有你想象的花那么时间,一个月花1天时间就够了。买了之后剩下的就看运气了,总有个别的股票会被人价值发现的。我不是做短线的,基本上都是1-2年的中期,买的股票原则上都不影响睡眠的。
我只是按照格雷厄姆的原则,有选择性的挑选个股,进行指数化投资罢了,一个月只用花3-5天时间就够了,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复杂,当然,我也只看年报,其他的真不懂;你要问我行业现状,市场地位,竞争优势,管理层水平,我基本上没有一个答得上来。巴菲特管理万亿美元的资金,不也就他和搭档两个人吗?况且他们还80多岁了。
专注一个市场的问题就是:比如A股,假如长期高估值,怎么办?难道一定要买高估值的吗?或者这个市场一直很低迷,如从10-13年的A股,大部分人都亏钱,死守在里面吗?有的高手能够很好的分析成长性,我自己感觉这方面能力不行。集中投资适合真正的高人,对行业大势和投资企业了解透彻的人。大部分行业说实在的我确实不懂,投下去心里经常没底。我只是捡烟头的,万一哪个国家哪个市场的烟头不行,其他的可以补上,所以必须要分散。而且我对收益率要求不高,希望能有每年15%就很满足了。
除非特别大的金融危机,各国乃至各个行业同涨同跌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国内股市走熊了好几年,但是不少国家都创出了新高,有的甚至翻了好几番。其实我这种投资方法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只要有一点点英文基础谁都能做。我只是严格遵循格雷厄姆的方法,纯粹捡烟蒂而已,无非就是看PE,PB,分红,ROE,圈钱情况,然后分行业分国家分散,没有任何行业调研,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完全不懂。真正厉害的高手是能够集中持有几只股票,把握洞悉行业趋势,特别是业绩反转趋势的人,那收益率才真让人汗颜。坦白说,真正的高手是能抓住成长股和反转股,并集中持有。我这种方式其实是比较简单的格雷厄姆的纯捡烟头罢了,比高手相比差远了。看看今年 国老的收益,那才叫厉害。
关于全球化投资的汇率损失,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汇率走低的国家很多股市上升幅度远远超过汇率的损失。人民币也不能确保一定升值,个人感觉现在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是高估了,看看外贸出口的颓势。如果扣掉退税虚增的那一块,其实数字并不好。今年大多数外贸出口类企业业绩都不理想。
网友评论:
值得称许的国际投资方向,牛市氛围下分散市场风险也能拉大预期报酬率,当然熊市也会加大风险的,所以建议找的烟蒂股,历年财务面要有很稳健的表现,这样的当地公司落到烟蒂价格,只要订单突然的涌入数月,股价就会有显着的涨幅,楼主很能拿股票收益好的概率自然也高。
个人比较好奇的是港股投资组合,总计有24档股票,楼主能简单说说对于组合买进卖出的机制?以何种讯号为获利实现或止损决策的依据?
另外杜康酒亮了,相对跌幅小于同板块族群,感谢分享。
巴菲特及芒格也说过,集中投资其实是最好的,原因是他们对公司及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买入的对象都有很高的确定性,所以没必要分散。但并不代表这种方法也适合其它投资者,因为一般投资者很少会具备这种能力,分散投资其实就是给自己留有安全边际,除非对自己能力很有信心,否则分散投资我认为是必要的。
恭起南国兄,这成绩真不错,以你的持股分散情况,39%的收益率是需要选到很多好成绩的股票,这是选股能力的体现。我发觉和你的投资风格颇接近,对选股,以及分散投资的理念都差不多。不过我持股没你多,只有16只,而且只集中投资香港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