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盈透总裁Thomas Peterffy发表致股东信:整合并电子化所有功能

美国盈透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网上交易券商之一。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Thomas Peterffy于1977年创建。在全球70多个市场中心进行经纪代理、庄家及自营等交易操作。在经纪代理业务中,IB为机构和专业的交易人员提供种类繁多的电子交易产品的直接进场(在线)交易的下单执行和结算服务。这些电子交易产品包括了全球的期权、期货、股票、外汇和债券(资讯,行情)业务。2009年5月该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交易代码为NASDAQ:IBKR

2012年不仅对于外汇市场是低迷的一年,对整个金融行业也是如此。一方面,我们看到众多的经纪商纷纷在收缩业务,而另一方面,行业的并购尤其是行业大公司的相互并购已是不可避免。只要看看我们2012年的行业报道就知道了。

相较于普通的外汇券商,IB盈透证券虽然在去年的经纪业务相对比较稳定,但对比往年也不太乐观。从盈透的股价来看,虽然盈透股价从去年开始不断走高,并于2012年4月5日创下最高的每股17.05美元之后,便开始一路下滑,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便创下全年最低的13.38美元。全年平均股价下降8.43%。

同时期,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7.25%,纳斯达克上涨15.91%,CME上涨3.98%,嘉信理财上涨4.44%,FXCM福汇则上涨3.27%。

随着2013年的到来,金融市场的震动以及全球并购活动的不断上升,而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券商,IB盈透证券自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相信在今年,盈透的发展则不会令投资者失望。

2012年盈透证券股价走势:

2012年盈透证券股价走势

相关资料: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盈透总裁汤姆斯给股东的信: 我们致力于长期领跑行业

亲爱的股东朋友们,

对于盈透证券及本行业而言,2012是困难的一年。全球金融交易量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不愿离开或不能离开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们在为任何仅存的机会搏命竞争。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做市商继续存在的价值提出疑问。而我们为这一时刻的到来早就做了准备,并在近几年把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投放在开发经纪服务系统方面的开发中,专门针对专业投资者和交易专家提供服务。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提供的经纪平台已遥遥领先于同行,我们较之同行的优势包括在于成本低廉、执行高效、功能丰富并且产品选择多样。低廉的成本、高效的执行、丰富的功能和多样的产品选择。

在企业发展大计方面我们致力于长期领跑行业。多年以来,我们设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就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来说,我们确信坚信可整合并电子化所有功能及并自动处理订定单流程的大型电子平台的广泛采用必将实现。请想一下支持沃尔玛的存货或亚马逊配送中心的软件吧。到目前为止这些软件很可能已经整合成更精密的系统,并且应用在这些机构的其他运营功能上。

这点与盈透不谋而合,我们的交易及后台办公软件已经与我们的客服、账户、市场数据管理系统,我们的国债、证券借贷、会计、合规、监管系统以及我们的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了一起。这样整合过的多功能平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中正变得流行。这类平台减少了企业对时间和劳动力成本的需求,也降低了人为的错误率和运营成本。尽管这会带来随之而来的是价格的挤压和失业率的上升,但值得期待的是期望随后是不必等太久的新的科技和产业可能就此的兴起。

高效的平台不仅能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还能吸引到最多的投资,企业从而可以进一步发展并获取更强劲的竞争力。长远看来,只有少数的能做到持续降低成本和出错率、扩展自身功能,并更高效地更快更方便地提供更为优质多样的产品和更好优质的服务的平台才能在每个行业适者生存。

您作为投资者的任务就是要识别出来这些赢家,慧眼识英雄,而我们盈透证券的任务就是要成为您眼中的英雄。

汤姆斯•皮特菲(Thomas Peterffy)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股东信英文原文:

Dear Fellow Shareholders,

2012 was a difficult year for Interactive Brokers Group and our industry. Global financial transaction volume continued to diminish and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reluctant or unable to leave the industry, are competing ever more desperately for whatever opportunities still remain.

The continuing role of market makers is being called into question. We have been preparing for this eventuality and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put more and more of our resources into developing our brokerage systems, which are uniquely targeted to serve professional investors and traders. As a result, we are proud to offer a brokerage platform that is unparalleled among its peers for low cost, exceptional execution quality, versatility and breadth of products.

In planning our business we aim to ride on the front edge of long-term trends. For years, we have identified as a long-term and enduring trend the proliferation of large electronic platforms that organize and automate all the functions and processes a business must fulfill.

Please think of the software supporting Wal-Mart’s inventory or Amazon’s fulfillment centers. By now such software has likely grown into systems that also run the rest of these organizations’ functions. This is not unlike Interactive Brokers, in which our trading and back office software has been integrated with our customer service, account and market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our treasury, securities lending, accounting, compliance and regulatory systems, and ou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Such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 platforms are becoming ever more prevalent in almost all industries. They reduce time and labor requirements, errors, and costs. Price compression and unemployment rise in their wake, hopefully followed not too far behind by emerg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industries.

The most efficient of these platforms tend to drive the fastest growing businesses and they also tend to receive the most investment, which allows them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to gain ever m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long run, only the few platforms that continue to reduce costs and errors while also expanding functionality and providing more and bett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faster and more conveniently, will remain in each industry.

Your task as investors is to identify these winners and our task at Interactive Brokers is to assure that we are among them.

Thomas Peterffy

Chairman,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有关2012年盈透证券全年财报,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此处查看。

专访美国盈透证券(Interactive Brokers)亚洲区总裁David Friedland

根据CFTC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IB盈透证券于去年第四季度再次成为全美零售外汇客户盈利最高的券商。而在最新的巴伦周刊(Barrons)评级当中,IB盈透证券连续两年荣膺全球最佳电子券商荣誉。

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自然对IB盈透证券相当熟悉,同样,外汇交易的投资者也不应对IB盈透陌生。其极低的交易点差及佣金、流畅的订单处理、先进的TWS交易平台已然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

最近,我们有幸采访了IB盈透证券亚洲区总裁戴维·李德龙(David Friedland)先生,而在提到IB盈透证券的竞争优势上,戴维·李德龙先生则坦承盈透的优势在于交易的成本 — 点差、佣金及保证金比例。

盈透集团亚洲总裁 David Friedland (新浪财经 邱勇摄)

问:尊敬的David Friedland戴维·李德龙先生,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盈透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券商为广大的交易者所熟知,请告诉我们,盈透是如何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券商的?

戴维·李德龙:关于贵媒体对我公司的关注,我非常感谢!我还不太确定能否叫我们“最大的在线电子外汇商”,但我们提供了一个很炫的完全透明和简单的外汇交易平台– 紧凑的点差和很低的交易成本

问:在我们统计的去年第四季度外汇盈利报告中,盈透证券以45.3%的利润率,再次成为全美外汇经纪公司盈利榜首,当然这也不是盈透证券第一次成为盈利第一,请问客户如此高的盈利水平与盈透证券本身有哪些必然的关系,盈透证券都有哪些措施或优势能够使得客户的盈利水平处于相当高的位置?

戴维·李德龙:我相信您指的是在美国范围内我们活跃的外汇交易员客户在交易中达到了最高的盈利率。我们的平台是专门开发给活跃投资者的。“有所不为”–也许是对我们外汇产品最恰当的解释。我们没有所谓的“免”佣金的噱头,我们不加点差,也不重新报价。在我们的平台上,有很多银行和流动性提供者,我们传递交易指令到最好的报价。在盈透,你可以参与报价,在市场上分一杯羹。我们的主流货币点差经常性地只有0.5个点,我们的佣金是0.2个基点或者更低。如此紧凑的点差和低成本给了我们客户很好的盈利机会。盈利的客户享受交易的快乐。我们希望所有的客户都享受交易的快感。

相关资料:

IB(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相关介绍及开户最详细教程

问:除了美国客户之外,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外汇交易客户的数量、交易量以及盈利水平又是怎样的?

戴维·李德龙:不好意思,我们不向外披露地域性客户数字及客户盈利。

问:相对于中国的期货市场,中国外汇市场中仍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者对盈透证券不太熟悉,您认为是盈透证券宣传的不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戴维·李德龙:我们在期货方面看到了很大的需求,口碑相传是传递信息的快捷方式,并且我们相信随着香港及美国离岸人民币期货的发行客户会增加对外汇方面部门的认知和兴趣。

问:在熟悉盈透证券的投资者中,有一部分人非常认可盈透证券,比如纯正ECN的交易模式,极低的交易佣金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盈透证券还是不适合外汇交易,比如复杂的交易系统、门槛相当于刚入门者较高等,您认为盈透证券应该适合哪些外汇交易人士?

戴维·李德龙: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和对IB最满意的客户是富有知识的活跃交易员、交易专家和职业操盘手。从该客户群体反馈回来的意见显示他们对我们的模式和系统有着非常正面的评价。

问:我们知道,盈透证券不是“单纯”的外汇经纪商,或许外汇业务只占其他经纪业务很小的一部分,但随着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外汇交易量的增长,我大胆的问一下,盈透证券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有可能与一些外汇软件公司合作推出专有的外汇交易平台?

戴维·李德龙:我们平台已经有专门的《外汇交易者》的功能界面模式,这是一个美妙的界面和下单系统。同时,我们也有开放的API接口,外汇软件商可以通过API连接到我们交易平台。事实上,有一些软件公司已经这样做了。

问:从我身边做美股、外汇以及外汇经纪商的朋友处了解,盈透证券对于零售交易者的程序化交易对接的支持力度非常好,但对于经纪商的流动性对接处理方面的支持力度则有些不够,这是否表示盈透证券的业务重点只在零售经纪业务上?未来是否会在机构的流动性清算上有所发展?

戴维·李德龙:IB盈透有白标签的产品,介绍经纪商可以客户化订制他们的需求。但是,当前我们暂时还未能提供此服务给在中国的经纪商。

问:过去两年,MF Global与PFG相继因资金丑闻而破产倒闭,给整个期货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带来非常严重的恶劣影响,而金融监管机构也同时遭到了诸多的口诛笔伐,您认为在客户资金保护方面,监管机构存在哪些过失,盈透在客户资金保护上又是怎样的?

戴维·李德龙:还好,IB仍处于财务稳健的状态,有着超过48亿美金的股本权益。具体关于盈透稳健的财务状况,账户保护及保守地处理客户资金等信息可以在我们网站上找到,我们鼓励每一位客户开户的时候都去浏览一下这些信息。

比其他大部分公司更进一步,盈透每天向监管部门报告隔离的客户资产。如果曼式全球当初也做了如是的工作,也许造成的伤害就不这么大。而PFG的问题是在于欺诈。由于电子交易仍然可以认为是处于在婴儿期,监管方正在某些特定方面努力追赶。他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希望能在监管和成本中最终取得适当的平衡。

问:去年,盈透证券推出了人民币交易货币,请为盈透证券为何会推出人民币货币对交易,从推出至今,人民币货币对的交易量大约有多少?相对于其他经纪商的人民币交易,盈透证券的人民币交易有哪些优势?

戴维·李德龙:IB盈透相信人民币会继续发展壮大并成为主要的交易币种。我们提供离岸人民币现货,但不能讨论任何产品具体的交易量。我们相信我们的优势在于交易的成本–在于点差,佣金和保证金比率上。

问:此外,盈透证券还于去年底推出了货币管理市场(IB Money Manager Marketplace),请问这一货币管理市场是起到什么作用?

戴维·李德龙:那是一个资金管理人的市场,职业操盘手接受来自财富顾问的客户交易分配,然后从单独的定单管理界面为多个客户进行交易。财富经理在盈透的资金经理服务市场中挑选注册的资金操盘手。

问:从中国外汇市场来看,中国政府已经推出了外汇期权市场,而近两年市场上也有部分声音指出中国政府可能会参考韩国外汇期货市场推出外汇期货交易,您认为中国推出外汇期货的难点在哪里?如果要推出,中国还需做哪些准备?

我相信中国佣有足够具备一定知识的人才可以去开发成功的期权和期货市场。发行你提到的产品,关键是透明度,好的系统容量,并希望有一天可以开放给本土及外国的公司和个人。

问:今年,BIS将会公布最新的全球外汇交易报告,您预计一下亚洲的外汇交易份额大约有多少,未来三年,亚洲地区以及中国地区的外汇交易量增长潜力会怎样?

戴维·李德龙:我估计百分之20至30的交易量会来自于亚洲,并且交易量在过去三年中有着非常坚实的增长。

问:针对中国地区,盈透证券在2013年还会有怎样的发展规划,您希望今年盈透证券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怎样的成绩?

戴维·李德龙:我们很乐于寻找本土的合作伙伴来帮我们成长。我们相信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技术和模型会自己营销自己。来自于全球188个国家的客户在盈透拥有账户并且口碑相传,我们看到客户对于中国产品的强烈兴趣。我们期待这个趋势会延续。

关于戴维·李德龙(David Friedland)

戴维·李德龙先生现任盈透证券亚洲区总裁。

1985年,戴维·李德龙先生协助盈透证券交易系统的编程及开发。1995年,戴维·李德龙先生移居香港,负责集团在亚洲及澳大利亚的金融衍生市场开发(Timber Hill)及经纪业务(盈透证券)。

戴维·李德龙先生曾服务于香港期货交易所,是香港证监会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强金融基础建设的工作小组成员,他也是香港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咨询小组成员。

戴维·李德龙于瓦萨尔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获得MBA。

原文